印加文明
以庫斯科為發源地的印加帝國
12世紀,一支來自秘魯高原的克丘亞Quechua(又稱奇楚瓦)遊牧部落在祕魯庫斯科Cuzco地區定居下來,建立了王權統治。這些克丘亞人使用克丘亞語,文字系統尚未完備;他們擅於飼養羊駝,種植馬鈴薯。15世紀初,庫斯科王國開始擴張領土,直至1438年帕查庫特克在位時發展成以庫斯科為首都的印加帝國。


印加的意思即是君主。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,律法規定,君主只能和親姊妹結婚生下下一代繼承人。近親繁殖令人意外的使皇家後代非常健康強壯。
高原上的極權文明
印加帝國不斷向南北兩個方向的部落派出使臣和軍隊,經過帕查庫特克以及其後兩代君主的持續同化與征服,帝國的版圖南北長約2500英里,包括了今秘魯、玻利維亞、厄瓜多大部和智利的北部和中部,成為美洲前無古人的最大帝國。
印加的重要地區都分布在安地斯山脈的高原上,境內遍布各種類型的道路,其中還包括不少藤編的索橋。主要農業作物是藜麥和馬鈴薯,安地斯山區水利資源豐富,農地得到大規模的水利灌溉。
印加文明的宗教主要是崇拜太陽。對於太陽的這種唯一崇拜也誕生了相對印的極權政體。帝國實行計畫經濟,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實現了徹底的國家控管。國家掌管了土地、礦產和畜牧業,組織興修了全國的水利灌溉系統、連通南北的道路系統以及郵政系統,強迫各部落遷移以便於同化。國家連個人婚姻也要管,常常組織大規模的集體婚姻。

:max_bytes(150000):strip_icc():format(webp)/IncaTrail_Choquequirao-572f2be85f9b58c34c56fb79.jpg)
印加的全盛和滅亡
第三代開拓君主瓦伊納.卡帕克在位期間,印加的國力達到巔峰。印加文明的建築技術非常驚人,龐大的建築由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,石塊切割平整完全沒有縫隙。印加手工業也極為發達,織造、陶藝、青銅工具和武器都異常精美。而金銀製品都被後來的侵略者帶走了。


印加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存在的時間卻不到一百年。1529年,瓦伊納.卡帕克死於歐洲侵略者帶來美洲的天花。之後兩個繼承人之間發生內戰,國力因而衰弱;1533年,印加被西班牙殖民軍隊的征服。最後印加文明政治勢力比爾卡班巴王國於1572年滅亡。
+1
感謝內容貢獻者
此篇文章由 1 位使用者共同編輯而成,並且由學呀的編輯團隊負責維護。點此查看編輯者名單。